林亦霞
中招录取工作还在进行中。笔者从随机的采访调查中发现,普通高中仍是莆田绝大多数学生的首选志愿,哪怕是一些文考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,家长也想通过“择校”,让孩子挤进普通高中。与普通高中“热”相比,职业中专就显得有些“冷”,自愿填报职专的人屈指可数。涵江一所职业中专的负责人说,现在莆田市的职专学校普遍“吃不饱”,去年他们学校的入学学生数只占计划招生数的一半。
那么,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,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初中毕业生去挤普通高中的“独木桥”,而不愿选择职业教育?采访中,笔者了解到最根本的原因是许多家长受狭隘的教育理念影响,导致了他们在指导孩子升学时进入了误区。家长们普遍认为如今就业难,只有高学历才能找到好工作,所以哪怕是“砸锅卖铁”也要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。其次是相当部分家长对“职业高中、中专、职专毕业当年可参加高考”这一政策不甚了解,不懂得应届职业中专毕业生也可以参加高考,通过“高职单招”也可以上本科,他们只是片面地认为孩子只有进入“普高”才有希望考大学。
对“普高热”进行冷思考,不难发现它存在负面效应。据莆田市涵江区七所完全中学普高班的老师反映,那些文考成绩不理想,花钱进“普高”的“择校生”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心理压力,他们一方面要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,另一方面要让自己不被同学瞧不起。他们中一部分人甚至因为成绩跟不上后干脆就破罐破摔,变得自卑,乖戾,扭曲了个性,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。其次,一味挤“普高”也让部分学生错过了升学或学得一技之长,提高自己素质的机会。今年刚从福州大学财会本科毕业的黄璜说,他是莆田华侨职业中专2002届财会专业毕业生,当时刚选择侨职时也很自卑,但进去后发现找到了自己兴趣的专业,也有了奋斗目标,职专第三年他参加了高职班,2002年高考时他以“高职单招”序列全区第一名的高分被福州大学录取。他感慨道,与其让那些成绩偏低的学生在“普高”里艰难地混日子,还不如选择到学习压力相对较小的职专里学习,既可以学得一技之长,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考大学。
职校生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诠释人生的精彩。为此教育界人士呼吁家长们要理智地对待“普高热”,改变偏见,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他们继续教育的学校。如果孩子对知识学习充满兴趣、成绩优秀,完全有能力上更高一层的学历深造,那自然是选择普高;如果孩子对知识学习失去兴趣,学习成绩仅仅在最低普高控制线徘徊,或低于普高控制线,却青睐技能学习、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,可以考虑让他们上职校。